中班谈话活动《我的家人》

2025-04-2813:34:17创业资讯0

活动背景

《家之温暖》主题活动源于对家庭关系的思考与探索。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家庭成员,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目标

1. 增进孩子们对家庭成员的认识,体验家的温馨与和谐。

2. 帮助孩子们正确掌握家庭成员的称呼及相互关系。

3. 培养孩子们尊重和爱护家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和使用各种家庭成员的称呼。

难点:通过活动让孩子们深入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1. 准备《家的模样》主题绘本及家庭相册DVD。

2. 收集孩子们的全家福照片,展示家庭成员的称谓。

3. 播放上一届孩子们的才艺展示视频,唤起他们对大家庭的归属感。

4. 准备《我的家》主题音乐,营造温馨氛围。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老师引导孩子们交流介绍自己的家人,鼓励他们从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职业、爱好等方面进行介绍。对于能力较弱的或年纪较小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说出家人的基本情况;对于中等能力的孩子,可以启发他们从更多细节描述家人;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分享更多关于家人的故事。

二、学习环节

播放《家的模样》主题绘本的DVD,让孩子们聆听故事,感受家的温暖。随后,老师带领孩子们朗读关于家庭成员称呼的儿歌,儿歌内容采用填空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例如:“我的家人真不少,爸爸是(爸爸),妈妈是(妈妈),还有我是(我)……”通过交换角色,让孩子们更加熟悉各种称呼。

三、互动环节

展示上一届孩子们的班集体照片,引导孩子们回忆大家庭的温暖。接着,欣赏歌曲《我的家》,让孩子们在美妙的旋律中感受家的美好。

四、情感教育环节

老师进行小结,强调家是一个好地方,有这么多疼爱我们的人和我们在一起,我们真幸福!教育孩子们要做个好孩子,听长辈的话,爱他们关心他们。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绘本、照片、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幼儿逐步理解家的概念,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在学习儿歌中采用填空式,不仅让幼儿更容易记忆,还加深了他们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在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分层次进行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既符合《纲要》中的个体差异中的水平发展的差异,也体现了能力倾向差异和学习方式的差异。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更加懂得了家的温暖和珍贵,也更加懂得尊重和爱护家人了。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