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原则的人的句子

2025-04-2815:29:02创业资讯0

在传统的思想中,祖先常教育后辈忍让和宽容,以此为人生哲理。

时至今日,依然有人秉持着“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观念。的确,人的确应当具备包容与忍耐的品质。任何试图以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人生复杂性的说法,都不应被完全信赖。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一味的容忍与退让并不总是普遍适用的真理。记得曾经有个从事销售的同事,他的性格温和且忠厚,对同事的请求总是尽心尽力地去帮忙。他的问题就在于业绩不佳,且过于容忍与退让。

起初,大家以为他是初次涉足销售行业,缺乏经验。但久而久之,才发现他的问题正是在于过度的容忍和退让。原来,他的导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常常把那些难以应对、成交率不高的客户交给他,而优质的客户则被导师自己留住。

不久后,老板看到他的业绩不佳,认为他不适合这份工作,最终将他辞退。在后来的闲聊中,他坦言自己早就察觉到导师的心机,但当时他认为自己是初来乍到,又是第一次做销售,应该尽量忍耐,不好意思撕破脸皮。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从这个同事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世界上的人形形。宽容对待他人未必就是善待自己。面对一些触犯原则和底线的事情,绝不能轻易忍让。否则,不仅可能失去本应属于自己的权益,还可能一再被他人欺负和掠夺。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写下一首诗,其中有两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为何苏轼会这样说?因为自古以来,“竹”被视为骨气的象征。做人应当像竹子一样,即使经历各种困难与挑战,也绝不轻易屈服。

在这个世界上,人格与尊严是最为重要的。拥有它们的人,即使身处贫穷或低微的地位,也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如果在有损尊严的事情上选择忍让,别人就会得寸进尺,不把你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试想一下:一个藐视你人格的人,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出来的呢?

虽然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但连相对的公平都做不到就是违背了为人处世的原则。比如在一些景区附近的餐馆里,当地人享受着实惠的价格,而外地游客却被收取高价。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我们不应该认为只是几块钱的差距而选择忍耐。而是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反抗这种“特殊对待”的现象。

每个人都应该享有被公平对待的基本权益。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应该勇敢地抗议哪怕结果可能不尽人意至少我们为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生活环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苏轼在《晁错论》中曾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告诉我们除了才情之外还需要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尤其是在面对有损尊严和公平的事情时更不能轻易退让。

一味的包容与退让只会让我们成为别人的“老好人”。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为过于包容与退让最终取得了大成就呢?忠厚老实固然是一种好品质但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拒绝与反抗才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应有的做法。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