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定律曾述,有力作用即有反作用力,两者成对出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继而,有人发问:若在空中猛然出拳,用力甚猛,那它的反作用力又去了哪里呢?
对此问题,有人回答说:空气中并非真空,其中充满了空气,是空气给予了反作用力。
但这一答案似乎仍有商榷之处。若非在空气中,而是在真空中施展此拳,那反作用力的去向又是何方?
另有观点反驳道:牛顿第三定律并非绝对无误,有力作用并不一定伴随着反作用力。并举例明示:以激光照射月球时,当光量子击中月球表面,确实产生了一种冲力。光量子一旦照及月球即消散无形,此时并无受力物体存在,故此冲力的反作用力亦不存在。此例似乎解答了上述拳击空处的疑惑。
但若细究其例,仍有疑点:在光量子冲击月球表面的瞬间,是否应当认为光子给予了月球一个作用力,而月球也给予光子一个反作用力呢?
问题的核心在于:存在施力体就一定要有受力体吗?仅存在施力体而缺少受力体的情况下,是否就不存在反作用力?或者是否会出现只有施力体而没有受力体的情况?
从理论上讲,若仅存在施力体而缺少受力体,那么确实可能只存在作用力而不存在反作用力。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此还需具体分析。依据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因此有力就必有施力物和受力物,有作用力就必有反作用力。
那么如何理解“用力击空”的情境呢?
有独到见解认为:当我们用力击空时,实际体验到的是一种不协调和失落感。发力失去目标后,尝试将力量收回时需承受更大的内在伤害。这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反噬”现象。即原本意图作用于他人,结果却反作用于自身,自食其果。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用力击空”的情境中,最终力量反作用于自身。此时自身既是施力体也是受力体。从发力角度看是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和拳头的运动;而从反作用力角度看则是肌肉的收缩产生反向之力使拳头停止运动。这一收一放的力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在平衡中相互依存。
由此可见,只有在两个物体之间才存在真正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用力击空时,只有运动存在,没有力的介入,更没有所谓的作性用力和反作用力之说。这一过程实则是身体内部力量的平衡与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