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一】
在的文学领域中,深受马尔克斯影响,被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一位是荣获文学奖的莫言老师,另一位则是广受赞誉的余华老师。
阅读过余华老师的《活着》的读者们不难发现,余华的作品常常以现实为基础,构建出一个故事框架,借此来批判社会现象,引起公众的关注。
在当代文坛上,余华老师总是能够激发起读者和评论界的热烈讨论。我对此深有同感。我阅读的书籍并不算多,但余华老师的作品我总会抽时间一读为快。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到《兄弟》,我认为他的作品都写得很出色。
读者们对余华老师的作品有着极高的期待,都盼望着他能继续创作出经典之作。虽然余华老师写东西的速度较慢,他沉寂了七年后的新作《第七天》终于出版,再次将余华置于公众关注的焦点。
【部分二】
那么,《第七天》到底讲述了什么呢?
不同于一般的写作手法,余华在《第七天》中采用了荒诞的描写方式。看似随意的叙述,实则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揭露。在这部作品中,尽管余华对小人物的遭遇深感同情,但他却感到无能为力。
有句俗话说得好:“艺术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在这个现实社会中,怪诞的事情屡见不鲜,转化为小说中的故事也自然显得奇特。这也让《第七天》的内容虽然看起来有些荒诞,却能直击人心,让人觉得它描绘的是真实的世界。
【部分三】
在底层的人们为了生活而努力拼搏,他们可能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去争取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然而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如他们所愿,甚至有些事情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很多社会现象的存在是不应该的,它们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余华在《第七天》中批判了这种现象。
例如,郑小敏家遭遇的事件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有些人完全不考虑普通民众的利益。再如商场火灾中死亡人数的虚报事件,因为这关系到个人的前途,所以会选择虚报死亡人数。这些情况都让人感到,无论是生者还是逝者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部分四】
小说《第七天》所呈现的怪诞现实是余华对现实无奈的绝望表达。他深知呐喊的声音可能微弱无力,但至少比选择沉默要好。很多时候,人们都是有理性的,但如果社会无法维持公正的状态,底层民众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时,那么现实就难以被构建了。对于这一点我深感赞同。余华用一系列看似荒唐却又真实的故事一次次刷新了世人的世界观让人感叹不已。《第七天》这部小说确实值得一读再读如果您有时间的话不妨静下心来品读一番相信它会触动您内心深处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