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自1847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备受读者喜爱。全球销量已突破5000万册,并被改编成电影达16次。这本书以其细腻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坚韧不拔、独立自主、渴望真爱的女性形象。
故事主要讲述了孤女简爱在舅舅家寄住,遭受舅妈的和表亲们的欺凌。十岁时,她被送往严格的罗伍德孤儿院,经历了种种苦难。她的好友海伦死于肺病,而她凭借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两年后,十八岁的简爱受聘于桑菲尔德庄园,担任家庭教师。在这里,她与庄园主人罗切斯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两人决定结婚,但婚礼上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疯妻。痛苦之下,简爱离开庄园,意外遇见表兄妹并继承了一笔遗产。尽管面临巨大的诱惑,她最终选择了回到罗切斯特身边,与他共度难关。
回顾这个故事,确实令人感动。“灰姑娘”式的爱情故事中,一个贫穷的孤女与富家子弟的爱情最终取得了幸福。有人称之为最早的言情小说,比灰姑娘故事更曲折、更动人。《简爱》能成为世界经典,不仅在于其优秀的故事情节,更在于其背后的诸多精妙之处。
夏洛蒂与姐妹们都喜欢写作,17岁时即以“韦尔斯利”的笔名创作了作品。她的命运并未如小说中那般与心爱的人幸福地生活。她在39岁时因肺病去世,留下了悲伤的家人。她的弟弟和妹妹也因病相继去世,令人感叹。
夏洛蒂创作《简爱》时使用了男性化的笔名柯勒·贝尔。这是因为当时女性的地位仍然从属于男性,女性作家常受到攻击。夏洛蒂选择使用男性笔名发表作品。她内心深处希望女性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简爱便是这一思想的体现。书中的一段话展现了她的女权思想:“女人也应该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事业。”
这部小说反映了中产的爱情故事。尽管简爱贫穷,但她出身于颇有财产和地位的家庭,她的舅舅是法官,她在当地很有地位。书中有一段对话:劳埃德先生问简爱,如果她有穷亲戚,她是否愿意跟随他们生活?简爱的回答显示了她不愿降低身份换取自由,她属于中产,接受中产文化的教养。
自工业以来,英国的中产迅速发展,《简爱》的主要受众便是中产。小说以普通或落魄的中产为载体,引起读者的共鸣。除了爱情,小说还体现了赎与宽恕的主题。简爱与舅母里德太太之间的恩怨以及罗切斯特的赎与寻找宽恕的情节都展现了这一主题。
《简爱》也受到了的影响。书中的海伦和圣·约翰都是的徒,而简爱对教中的某些持怀疑态度,她更愿意用道德标准来判断事情的对错。
《简爱》不仅是一部讲述爱情的小说,还反映了时代背景、生活态度和对的批判等。这部小说能传承下来,是因为它包罗万象,能作为精神食粮唤醒人们的过去,消除疑虑,并提神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