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黑白灰?
当我们谈论绘画中的黑白灰,其实是在描述画面中的三个基本色块。虽然这三个色块看似简单,但它们的定位并不容易,因为每个色块的存在都是相对其他色块而言的。
时常有老师指出:“画面太灰了!”这句话背后意味着画面缺乏明暗对比,但如何解决呢?
谈及“黑”,它通常指的是明暗交界线至投影部分,这里需要注意要有适当的反光,否则就会显得过于死板。
而“白”则是指光源直接照射的部分,也就是亮面。
“灰”则位于暗面和亮面之间,是两者的过渡。
要想控制好黑白灰的关系,首先要确保大体的关系处理得当。在绘画初期,过于追求细节并不是明智之举。
注重形体的黑白灰区分
在临摹照片时,由于光源方向可能比较散,物体的黑白灰关系可能非常接近。很多学生在绘画时容易跟着照片的黑白灰走,导致最后画面的物体块面关系不明确。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学生应在绘画时加强对暗部和亮部的表现。例如,可以想象有一个静物灯照射物体,观察其受光后的效果。平时也可以利用手机闪光灯观察物体的黑白灰关系。
建立整体意识
整体意识在绘画中占据重要地位。整体与局部相互关联,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为了建立整体意识,可以从观察事物入手,多观察、多比较,明确各事物之间的关系。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贯穿于整个绘画过程中。
表现形体的体积感
把握形体、表现体积感和空间感是基础素描的核心。不仅要明确物体的形状、比例、大小,还要克服平面描绘。对体积感的把握需要建立空间意识,通过观察空间关系来培养体积感的表现能力。
调整画面黑白灰的方法分享
1. 尝试眯着眼看画面,观察整体的明暗关系。初步分出黑白灰三部分,然后上第一遍调子,再用不同角度的线条强化黑色部分。
2. 使用朦胧的眼神再次观察画面的明暗关系,不关注局部细节,逐渐细化黑白灰的层次。
3. 在刻画局部时,注重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加强阴影与物体的交接处,突出轮廓线和立体感。
4. 绘画过程中要经常后退或眯眼看整体效果,注意色块之间的对比。例如,白布的暗部再黑也黑不过黑布的暗部。
5. 远处的或不重要的部分要用淡而松的线条表现,而主要部分或前面的实体则要用清晰的线条表达。
6. 在调整画面时,首先要找到最暗的部分并充分描绘,然后以此为基础丰富画面的其他色调,适当加调的对比。
黑白灰未能适当拉开可能导致的后果
如果画面缺乏足够的黑白对比,可能会显得过于“灰”。这通常是因为过分关注局部而忽视整体造成的。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应加强对明暗关系的观察与描绘,适当加大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的部分,提高亮部的明度。还需注意避免其他不当之处,如亮面出现孤立的黑块或暗部出现过亮的斑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