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在超市和便利店,消费者越发谨慎地选择冰棍了。一位消费者向《财经天下》透露,现在冰棍的价格让人有些望而却步。
的确,从高端品牌如钟薛高开始,市场上的冰棍价格日渐走高。过去不久,就连以“醋”闻名的恒顺醋业也跨界推出了雪糕,售价高达18元一支,而像茅台冰淇淋更是卖到了59元起。甚至有些雪糕的价格飙升至百元以上,令人惊叹其天价。
尽管高价冰棍已成为市场的一股潮流,但在《财经天下》的走访中发现在,仍有一些冰棍坚守着1元左右的亲民价格。如蒙牛小布丁、老中街冰棍、伊利老冰棍等,这些经典产品历经多年通胀和成本上升,价格依然保持小幅上浮。
坚守低价阵营的冰棍
在冰棍价格不断上涨的浪潮中,这些低价冰棍如一股清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们为何能够坚持低价?卖低价冰棍是否真的呢?
天价雪糕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消费者在面对高昂的雪糕价格时,纷纷表示难以接受。在视频中,即使选择了看似普通的雪糕,其价格依然令人惊讶。
以老中街冰棍为代表的老牌产品,虽然单价低廉,但它们的毛利率并不低。以老中街冰棍为例,虽然零售价只有1元,但进货成本往往不到0.4元,这为经销商提供了可观的利润空间。
这类低价冰棍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主要原料简单,如水和糖等。尽管单支的利润可能不高,但因为销量巨大,冷藏成本分摊下来后,总体盈利还是相当可观的。由于产品单价低,所以每一单支的毛利并不高。
尽管低价冰棍有市场,但高端雪糕的利润空间更大。哈根达斯等高端品牌凭借其高利润空间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高价并不意味着畅销。经销商们普遍表示,在保证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他们更倾向于销售那些既有高毛利又销量好的产品。
当前,尽管低价冰棍在一线城市的商超和便利店中逐渐减少,但在二线市场和批发渠道中仍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小卖部老板来说,虽然高价雪糕的单支毛利更高,但他们也会考虑进货成本和销量来决定进货策略。
雪糕行业的涨价已经成为一种行业共识。原料价格的上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不过即使如此,企业在追求高价格的同时也在努力保持产品的品质和口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是低价还是高价冰棍都有其存在的空间。消费者有选择平价产品的自由也有追求高端产品的自由。然而,市场的平衡终究是由消费者的选择和需求来决定的。
总结
总体来看,冰棍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但无论如何变化,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需求上来。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才能赢得市场的长期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