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于企业裁员的消息屡见不鲜,对于广大职场人而言,大多数的裁员手段都能被我们敏锐地察觉。仍有一些不常见的策略隐藏其中。今日,愿与大家分享三个不常被提及的小策略,以便在求职或与公司的裁员交流中多加留意。
应对之道:若察觉到自身可能涉及账号时效等问题,务必迅速收集各类证据。特别是在公司准备进行人员调整之际,打卡数据、工作日报等资料的留存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若因账号失效而无法提供证据,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策略二揭秘:在员工签署劳动合合同中或许会出现“公司有权单方面调岗”的字样。人力资源部门会解释这是企业的用工自。这背后隐藏的可能是将员工调至边缘岗位或不适合的职位,以此迫使员工主动离职,且无需支付赔偿。
应对建议:若劳动合同现此类字眼,应慎重考虑是否签署。避免未来陷入不利境地。
策略三揭示:公司可能会以“战略调整”为由,声称需搬迁至其他城市。员工面临的选择是,能随公司搬迁则去,否则只能选择主动辞职。有时过去了一年,公司仍未真正搬迁,但员工却未获得任何补偿。
应对措施: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只要公司未正式搬迁,就应如常工作。即使公司真的搬迁,也不必急于做出决定。可以先观察形势再作打算。
还需了解的几点:
1. 补偿金的计算依据是过去12个月内的总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加班费、年终奖、补贴等。计算基数并非仅依据合同上的薪酬。
2. 口头辞退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在未接到正式书面通知前,应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避免被记为旷工。正式的辞退通知必须盖有公司印章,以免被人力资源部门以各种理由搪塞。
3. 在离职时,要注意自己的年休假及未支付的加班费。若有应休但未休的年休假,应当按照三倍日薪的标准结算。加班费也是离职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若与公司协商顺利,这些细节也可灵活处理。
4. 当合同到期时,若公司不愿续签或降低原有劳动条件导致员工不续签,公司需支付补偿金。通常的计算方式是入职年数乘以月工资。这意味着,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公司应当正常续签合同。不续签合同则需支付相应补偿。
5. 关于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每工作一年即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若工作不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补偿金为0.5个月的工资;工作满六个月但不足一年时,补偿金为一个月的工资。此点大多数人都已知晓。
6. 在裁员过程中,公司应提前30天通知员工。若公司要求员工立即离职作为解雇条件之一时,除了应支付的补偿金外还需额外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即“N+1”制度。另外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主动申请离职也应当提前30天提出申请;对于试用期员工而言只需提前三天告知即可。且企业对于员工的主动离职申请是必须给予批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