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仙歌背后的故事

2025-04-2908:27:19创业资讯0

于二零二零年之际,有一部韩国的传记电影备受大众关注,以李朝时期著名的画家张承业生平为主线的故事在韩国上映。该影片正是著名导演林权泽所执导的《醉画仙》,电影跻身于第55届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且收获了最佳导演奖。该电影的故事深具激励和思考意义,它讲述了一位身世坎坷的流浪儿如何因着执着学画,最终成名的励志经历。

关于《醉画仙》(根据张承业的故事)的纪录作品

19世纪中期,出身贫苦的张承业以自己的天赋独步一时。虽然身陷富家大门之间,他仍然能出淤泥而不染,流浪于烟酒巷陌之间,最终却孤独无依。他一生游历山川,笔下风起云涌,墨端流转,与之相伴。他的生命却如昙花一现般短暂。尽管如此,张承业在苦难之中仍然开创出独具一格的韩国画派,不同于的传统和日本之风。

张承业(1843—1897),被誉为“醉画仙”,是李朝时期的一名著名画家。自幼失去父母的他过上了漂泊的生活,后来被汉阳(现今的首尔)的李应宪收养。李应宪是一位收藏众多名画的金石学家和诗人,经常有文人雅士在他的家中聚首共赏名画。耳濡目染之下,张承业逐渐茁壮成长。

片段一

一天,张承业随手画了一些竹、梅、兰、石等物象,令李应宪大为。于是李应宪特地派人去给他收集所需的画具材料,令他能够专注于创作。即使张承业并未受过正规的绘画教育,但他惊人的天赋使他在一拿起画笔后,就立即能绘制出如“山舞银蛇、怪石嶙峋”般的景象。在李应宪的支持下,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绘画天赋,成为画坛的佼佼者。

片段二

张承业崇尚自由,无法忍受世俗的束缚。他性格放浪不羁,有时在宴席上就会为给他斟酒的侍女即兴作画。他的才华和独特性格引发了艺术界的热议,甚至传到了皇宫之中。他被召入宫中为高宗作画,虽然得到了安静的环境和一定的自由度,但严密的皇宫警戒却使他感到压抑。最终他无法忍受这种束缚,逃离了皇宫。此后他游历四方,寻找作画的真谛,直至他在公元1897年去世。

再看周老版画的描绘中,张承业在酒肆歌舞之中沉醉作画。四位歌姬正在演奏乐器,而张承业则用画笔额头,示意侍女继续倒酒。此情此景在周老的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片段三

每当品味周老的作品时,人们都会被其画面延展性所吸引。在酒肆中席地而“画”的画家形象表现了他不羁的个性。他的单手扶额是在构思画面还是在审视自己的作品?另一只手则似乎在无意识中接酒,但他的心思似乎并不在酒上。侍女也停下了倒酒的动作,视线聚焦在画家的作品上。这种相互映衬和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都恰到好处。

张承生前的信念是“生死如浮云,藏于美景甚好”,因此有人猜测他并未真正离世而是隐匿于山中,也有人说他已成仙。然而张承业知道,对他而言最有价值的只有他的画作。他追求的是用绚烂的笔法展现精湛的技艺。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