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五公中,吴克群部落对香港乐队Beyond的经典作品《AMANI》进行了翻唱。在之前的选曲环节,叨姐曾对这首歌的演绎有所担忧,特别是考虑到这是一首粤语歌曲,而吴克群部落除了仁科外,全员可视为粤语“小白”。
虽然《AMANI》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感染力,但改编成非原汁原味的语言和风格,可能会失去其原有的韵味。观看了五公的表演后,叨姐的感触颇深。
关于此次改编,叨姐认为最大的遗憾并非是粤语不标准的问题,而是对《AMANI》核心精神的误解。表演中,过多的欢快元素与原曲的深沉情感格格不入。
在吴克群部落的演绎中,加入了花莲部落歌曲的领唱和答唱元素,这种早期的劳动虽然听起来别具一格,但与《AMANI》的主题相去甚远。篝火晚会般的舞蹈虽试图营造一种部落氛围,但与歌曲原本所表达的非洲儿童的处境相去甚远。
张震岳部落将《AMANI》理解为非洲部落的欢乐歌曲,强调“爱与和平”,人们围绕篝火载歌载舞的场景。如果我们细究原曲的歌词,便能发现其中的谬误。例如,“无助与冰冻的眼睛”等词句明显表达了一种悲伤和寻求帮助的情感。
弹幕中有人提到此版本的《AMANI》与《狮子王》相似,虽然两部作品都带有非洲元素,但《AMANI》绝非《狮子王》。原曲是献给遭受战乱伤害的非洲儿童的,这样的主题被轻快地歌舞所表现,确实令人费解。
这首歌的改编反映了张震岳在披哥节目中的改编风格——只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而不考虑原曲的主旨。尽管有人可能喜欢这种欢乐版本的《AMANI》,但对于Beyond乐队的忠实粉丝而言,这样的改编确实令人遗憾。
相较于对粤语发音的苛求,歌曲改编背离了原曲的初衷更为令人惋惜。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每个表演者都尽力去呈现自己的版本。但至少在呈现之前,了解并尊重原曲的背景和意义是必要的。
若要找出值得称赞的地方,或许只有郑钧和仁科两位的表现还算贴合歌曲气质。如果不去关注过于浮夸的表演部分的话。
在改编任何一首歌曲之前,对其创作背景进行一番了解是至关重要的。《AMANI》创作于1991年肯尼亚战乱时期,Beyond乐队受邀前往肯尼亚时深受触动。了解这些背景后,更应尊重并传达出原曲所表达的深刻情感。
Beyond乐队通过《AMANI》传达的不仅是“爱与和平”,更是对贫困和战乱的关注与呼唤援助。每次听Beyond唱这首歌时,都能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与力量。
然而在吴克群部落的演绎中,我们未能感受到这种情感与力量。更多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若世界只有欢声笑语而缺少了对和平的深刻反思与呼唤,那么《AMANI》便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这也是为何该版本的《AMANI》难以获得高度赞扬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