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季的细语者,
一位深爱生活的行者。
点击右上方“关注”,
与你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咦?二妮,你在选购年货吗?”一声熟悉的问候在我耳畔响起。
“呀!是王姐啊,好久不见了!”我抬头见是昔日的邻居,微笑着回应。
简短的交谈后,我们各自道别,临近年节,大家的确都忙碌不已。
我的伴侣满心好奇地问道:“你以前不是对人家有些微词吗?现在怎么和王姐聊得这么愉快?”
我轻松地回答:“现在的我已会了释然。”他听了,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也只得笑笑。
并非我以前的脾气有多差,而是王姐作为邻居,确实曾带给我许多困扰。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使再亲密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界限。
我和王姐两家,虽是邻居,却隔着几户人家。
王姐喜欢串门,常常在左邻右舍间穿梭,还喜欢探听他人的家事并传播出去。
这已经让人感到不快了。
她在他人家中也不拘小节,看到吃的就尝一口,看到穿的就去试穿,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
更令人无奈的是,她看到别人家新置办的用具,会自作主张地拿回自己家使用,也不事先告知主人。
我们家也曾无法避免这种打扰,时常在吃饭或午睡时遭遇王姐的“突然”。
尽管我们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街坊邻居,都是成年人,我未曾对她摆出难看的脸色,但心中终究是不悦。
我的伴侣理解我的心情,他也不愿遭受这样的无边界打扰。但他常不在家,还能享受一些清净。
幸运的是,我们后来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居住,离开了那位曾让我们心烦的王姐,如今只会在街上偶尔遇见,打个招呼而已。
但我仍需时间来调整心情,毕竟她的一些行为仍让我心生厌烦。
随着岁月的流逝,某一天我忽然明白:我为何要对无法改变的人产生那么多负面情绪呢?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言行举止和思想主张。
我没有能力改变任何人,也没有必要因他人的行为而影响自己的好心情。
如今我们两家已经分开居住,彼此影响甚微。
即便仍是邻居,我也不会再让自己因此而不快。我可以采取更积极的方式去改善现状。
也就是说,我不能让他人的情绪左右自己,我的心情应由我来主导。
如果真的不喜欢某人,那就让自己抽身出来,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己的生活。
如今我已决定与她和睦相处,就不必再为她的情绪而波动,一个淡淡的微笑便足以应对。
正如今天与王姐的对话中,我能够自然地展露笑容,因为内心已不再受她所牵绊。
当你内心自由时,便会心平气和,不再纠结于他人的对错。
你对所厌之人展露甜美微笑的那一刻,你也会被这份甜美所感染,心中的厌烦将不复存在。
看!这就是生活的神奇之处!
我是四季的细语者,一名80后的普通人。
我热爱自己、热爱生活、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