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的《青山不老》一文,源自梁衡的新闻四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
此篇散文深情叙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在面对恶劣自然条件和艰难生活环境的挑战下,依然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缔造了绿洲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真挚地颂扬了老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永恒的生命价值。
接下来,跟随杜du老师的引导,一同踏入大山深处,探索这位非凡而伟大的老人。
一、学习指引
1.默读文章,把握关键语句,了解文章主旨及人物情感表达。
2.理解蕴含深刻意义的句子,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3.领会题目“青山不老”的深层含义。
二、课文详解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开篇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通过描述山沟的背景和院落的环境,突显了改造山林的困难。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运用了一系列的数据和村的叙述,展示了老人创造出的了不起的奇迹。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描绘了老人用生命守护青山,实现了自身价值,展现了老人精神的不朽。
三、中心思想解读
该文讲述了一位老人投身于植树造林工作,面对恶劣的自然和生活条件,他坚持不懈地奋斗了15年,成功将原本风沙肆虐的山沟改造成绿意盎然的青山。
四、写作技巧探讨
1.以中心句提炼题目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这位非凡老人的精神让我领悟到青山的永恒”,是文章的中心句。而文章的题目“青山不老”正是从这句话中提炼而来。
2.题目与内容的呼应
文章多次提及山沟和绿树,与题目“青山不老”相互呼应。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描绘了绿树环绕的小院,形成了一种结构上的回环之美。
3.列数字的手法
通过使用数字(如十五年、八条沟、三千七百亩林网等)来突出说明老人的贡献和成果。
五、深入解读课文
1.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结合资深教师杜du的手写笔记,用彩笔标出描述。
例如:窗外茂密的杨柳,院子位于幽静的山沟中,四周被绿色的山林所环绕。
2.这种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请用特定颜色的笔进行标记。
3.文章为何以“青山不老”为题?可以结合第六自然段的“村口道别”场景及课文最后一句进行深入思考。
通过对比昔日风沙肆虐的晋西北与如今绿色荡漾的小院,再联想老人艰苦的种树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青山不老”的寓意。
实际上,“青山”既指老人创造的奇迹,也象征着他的高贵品质和精神。这种精神和青山一样充满生机,永不衰老。题目“青山不老”突显了文章的文眼,让我们对造林英雄充满感谢、敬佩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