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队伍悄然靠近,停驻在我家门前。
它们队列整齐,无声地站立,等待着人们的调度。天色显得干燥而寒冷。卸货的工人摘下了他头上的毡帽,帽中升腾起一股白烟,缓缓融入了冷冽的空气中。
父亲正与商贩商谈价格。每匹骆驼的背上,都载有两袋沉重的货物。我在思索,那袋中装的是“南山的高品质煤”还是“乌金般的宝石”呢?我常在顺城街的煤栈白墙上见到这样的大字。但另一位骆驼夫告诉我,他们来自门头沟,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地走。
另一位骆驼夫正在招呼骆驼们享用草料。他们前腿一曲,后腿一翘,便跪了下来开始进食。
最终,父亲与他们达成了交易。人们开始搬运煤炭,而骆驼则悠闲地咀嚼着草料。我看得入迷,观察它们咀嚼时上下牙齿交错磨动的样子,以及大鼻孔中冒出的热气和胡须上沾染的白沫。
老师曾告诉我,应当学习骆驼那沉静的品格。看它从不急躁,稳定地行走,从容地进食;总会到达目的地,总会饱餐一顿。或许它们的天性就是如此缓慢,偶尔为躲避车辆奔跑几步,姿势虽显笨拙却也显得可爱。
骆驼队伍行进时,你会注意到领头的那只骆驼,它的脖颈下挂着一个铃铛,行走间发出“铛、铛、铛”的声音。
对于这个铃铛的用途,我充满了好奇。
父亲解释说,骆驼害怕狼的,狼可能会攻击它们。为了保护它们免受狼的侵扰,人们为骆驼装上了铃铛。狼听到铃声后便知道有人在保护它们而不敢靠近。
然而在我稚嫩的心中却有着不同的想法。我向父亲提出:“不,爸!它们的软脚掌走在柔软的沙漠上没有声响。你不是说过它们能连续三天三夜不喝水只默默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的食物吗?我觉得一定是长途跋涉的人类想要增添些旅途的乐趣才给骆驼装上铃铛。”
父亲听完微笑了片刻并未给出明确的答复。
随着冬日的流逝春日即将来临阳光特别温暖温暖得让人忍不住想棉袄。没错!连骆驼也了它的旧驼毛大衣它的毛皮大块大块地脱落下来垂在肚皮下。我真想用剪刀帮它们修剪一番因为那样子太不整齐了。
照料骆驼的人们也了他们的反穿大羊皮外套将它搭在了骆驼的小峰上。货物被售卖一空只剩下清脆的铃铛声伴随着它们轻松的步伐。
夏天到来再不见骆驼的身影我好奇地问母亲:“夏天它们到哪里去了?”
母亲被我问得有些无奈她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并回答:“你总是问个不停。”
随着季节的更迭冬天再次来临骆驼队伍再次出现但我的童年却一去不返。在冬日的阳光下回忆起自己曾经模仿骆驼咀嚼的情景我不禁感叹那时的自己多么天真。
然而我是多么怀念童年时住在城南的那片景色和那些人物啊!我决心将自己的回忆记录下来让实际的童年消逝但心灵的童年永存。
于是我开始写下这本《城南旧事》。